木藝在嘉‧心刻度
展出時間:7/1(三)-7/17(四)
展出地點:二館4樓
嘉義市木雕學會於民國106年成立,以傳習及推廣木雕工藝為宗旨,每年舉辦會員聯展,會員多為文化部登錄傳統鑿花、大木作、小木作匠師、縣市政府核定登錄為傳統木雕工藝、傳統鑿花木雕技術保存者,對傳統木藝貢獻良多,值得肯定與敬重。
本次展覽為創會後第五次舉辦會員聯展,參展者為學會理監事、會員、顧問,展出作品內容概分為四類:包括人物類、動物類、故事類、隱喻轉義類,共計展出木雕作品50件作品。現任理事長李宗霖表示,木雕工藝已流傳千百年,木雕文化強調形象和空間的安排處理,體現木料上的削減技藝,而產生特殊的工藝意韻,因此特為邀請展出作品創作手法具有強調精緻細膩技藝,或著重線條流暢,以及造型視覺效果等,是一場具有特色的木雕工藝展。
交織殊異─火炎山下的女藝展
展出時間:7/1(五)-7/28(四)
展出地點:一館地下室
交織殊異-火炎山下的女藝展,連結三義木雕博物館、灣麗磚瓦文物館、台灣人文窯場展演館(華陶窯)」等地方文化館,串聯這段逐漸被遺忘的苗南文化故事線。來自火炎山下的木雕工藝、紅磚產區、藺草文化、陶窯工藝文化等四大主題與火炎山自然保留區,其均源於祖先們百年前族群交融,與在地自然資源共存共榮的故事,形成一部已經逐漸隱沒於的墾拓史詩。產業工藝的變遷,從製造到工藝,從工藝躍升為文創的演進歷程,增添了細膩的觀點與設計元素。木藝師從傳統木雕到木榫結構小木器與藺草編織結合,磚藝師從傳統滿是力道的疊磚砌做,雕化為磚面上細膩的紋飾線條;陶藝師從傳統大陶缸的雄渾手擠力道,到秀雅花器的柔和溫潤,女性藝術創作者,將其獨特的千絲萬縷柔細情感,投射在藺編、木藝、磚雕、與陶藝創作裡。
本展覽特邀請火炎山下的苗南地區木藝師:陳佩吟、黃俞雯、陳雅湍、呂佳雯、許惠雯、王逸婷;陶藝師:陳美華;磚藝師:李靜宜等8位女性創作者,應用了木、陶、藺、磚等材質,展出45件精彩作品。女藝師們在傳統產業工藝的變遷下,每件作品有別以往的嶄新的風格,除分享女藝師創作心路歷程,更讓地方工藝,藉由”女藝”創意思維,展現苗南在地的木藝、磚雕、藺編與陶藝的多元樣貌。
2022臺灣木雕專題展 羅漢真象─李秉圭木雕薪傳展
展出時間:7/1(三)-7/17(四)
展出地點:二館3樓
李秉圭藝師民國38年出生於彰化鹿港的傳統木雕世家,家族傳承五代,留下不計其數的作品,其曾祖父於清道光年間自福建移居鹿港,同時參與鹿港龍山寺的修建;其父為著名雕刻大師李松林,自幼便跟隨其父耳濡目染學習雕刻木作,成年後即繼承家業。出師至今,其作品涵蓋廟宇建築、傢俱擺飾、匾額、屏風及神像雕刻。
李秉圭曾說:「隨著時代發展,傳統民間藝術不可能故步自封,除了多方觀摩著名寺廟流傳的作品,也經常研讀東、西方藝術圖書與中國文學古籍,吸取書畫理論概念,希望能突破傳統木雕範疇,不受傳統風格限制。」我們可以從其作品中了解,在經歷構圖、定圖、粗胚、修光等雕刻工序下,不僅保留傳統雕刻的精髓,亦增添不少現代藝術的理念.也讓其利用刀、鑿、斧,刻劃出了對木雕藝術的熱愛與禮讚。
此次展覽內容是李秉圭先生累積多年羅漢雕刻階段性的作品,涵括其所有應真創作及近來作品。展出主軸以羅漢應真為主,我們不僅能從各尊羅漢造型姿態、神韻中見識到李秉圭藝師所欲傳達對羅漢的想像看法,更可看見人間百態下的神情,將市景人世幻化成菩薩道場。
李秉圭目前為文化部認定的「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-鑿花技術」與「重要傳統工藝-傳統木雕」雙科無形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,無論在工藝創作、傳習記錄與人才培育等各方面都貢獻卓著。本次館內展覽集結李秉圭藝師40餘組件作品,期間將帶領觀眾進一步認識大師的薪傳木雕藝術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