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裏藝文

2025年5月尋貓探裏
通霄媽祖名氣大
通霄鎮,舊稱吞宵或吞霄。康熙35年(1696)《臺灣府志》附圖及康熙43年(1704)《臺灣輿圖》皆註記「吞宵社」。光緒9年(1883)始見「通霄街」之名,日治時期才改稱通霄。通霄位於苗栗縣西南,東接西湖、銅鑼、三義,北鄰後龍,西濱台灣海峽,南界苑裡,境內通霄溪由北勢窩溪與南勢溪匯流入海。農產以稻米、西瓜、甘藷、玉米為主,尤以通霄好米、越光香米和彩虹玉米著稱。

 

 

四庄媽回鑾「吃飯擔」
通霄鎮轄有24里,擁有七座媽祖廟,包括通西里的慈惠宮、白東里的拱天宮與母德宮、新埔里的雲天宮、通灣里的慈后宮、烏眉里的受天宮、南港里的山邊媽祖宮,以及沒有建廟的「四庄媽」。四庄媽輪流由平元里北勢庄、圳頭里圳頭庄、梅南里梅樹腳庄、平安里竹仔林庄等四庄供奉,傳承逾百年。四庄媽祖赴雲林北港進香回鑾遶境,吸引萬人共襄盛舉「吃飯擔」。據耆老說,原為慰勞信眾所設,後因口耳相傳,演變為熱鬧盛事,成為通霄特色。

 

 

跟著粉紅超跑進香去
拱天宮創建於同治2年(1863),民國78年(1989)改建。拱天宮主事會於進香之前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,擲筊向媽祖請示,決定至雲林縣北港朝天宮進香啟程時辰與天數,在元宵節過後開始受理信徒香丁腳報名。媽祖進香起駕之日,數萬香丁腳追隨頭旗和媽祖神轎(媒體稱粉紅超跑)徒步進香的陣容龐大,路線行止時有不定。透過媒體與社群分享,引起廣泛關注。如今拱天宮媽祖往返北港朝天宮的徒步進香,已成中臺灣盛大宗教活動之一。

 

 

虎頭山與通霄神社
通霄依山傍海,昔日海岸線綿延、景色壯麗。日治時期設有虎嶼浴場,為當時西部最大海水浴場,即今通霄海水浴場。虎嶼即今虎頭山,海拔僅93公尺,卻享有「吞霄漁艇」、「虎嶼觀潮」、「吞霄觀海」、「虎嶼聽濤」之美譽,為苗栗八景之一。虎頭山公園位於台一線旁,可見忠烈祠(原通霄神社)、古砲與臺灣光復紀念碑(前為日俄戰爭勝利碑)。登高眺望,海天一色、山景秀麗,是絕佳的觀景與踏青地。通霄神社建於昭和12年(1937),為推動皇民化而設,戰後拜殿改為忠烈祠,現為苗栗縣歷史建築,為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神社之一。